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说 » 正文

专家评说歌剧节参演剧目《听见索玛》:见证藤梯钢梯楼梯的变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18 10:23:03    来源:民族品牌网     浏览次数:1150    评论:0
导读

  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史文静通讯员黄刘家轩  10月15日晚,第四届中国戏曲节在淄博大剧院迎来了大凉山3354【0x9a8b】之声,吸引了609万观众线上线下同步观看。【0x9A8B】是凉山文旅集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敬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凉山悬崖村等彝族村寨的扶贫故事创作的民族歌剧。10月16日,

  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史文静通讯员黄刘家轩

  10月15日晚,第四届中国戏曲节在淄博大剧院迎来了大凉山3354【0x9a8b】之声,吸引了609万观众线上线下同步观看。【0x9A8B】是凉山文旅集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敬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凉山悬崖村等彝族村寨的扶贫故事创作的民族歌剧。10月16日,在“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艺术家、主创团队代表围绕【0x9A8B】的创作和表演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立足现实,写出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

  凉山曾经是全国和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它穿越高山峡谷,美丽凉山的蜕变,是凉山各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见证。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神圣使命。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能够书写人民的伟大实践,讴歌时代的伟大进步,为时代进步留照片。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说:“悬崖村的故事真是引人入胜。【0x9A8B】很接地气,很烟火,很生活化。剧中没有一般表现村民搬迁的喜悦,而是表现了村民的思想变化。这种探索是独一无二的。”泉州艺术教育学会会长、一级作曲杨双志说,脱贫主题是新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表现。扶贫战略政策下的村庄搬迁是党和政府的一个非常大的举措,在这部歌剧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中国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董妮认为,这部歌剧以扶贫为背景,塑造了一批形象。


  带着民族特色,用心探索少数民族戏曲。


  【0x9A8B】作为一部以彝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戏曲,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0x9A8B】艺术总监、编剧李婷表示,希望这部剧能够展现大凉山彝族作为一个生活在高山上的民族,不可替代的个性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国家话剧院前院长周育媛说:“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道路上,探索一条少数民族歌剧的道路是很有价值的。”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作系教授万山红说:“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民族歌剧是独特的。”莫凡指出:“国剧是多样的,《听见索玛》融合了原生态,歌舞,让老百姓喜欢,这是我们应该创造和发展的。”

  大胆探索创新呈现戏剧艺术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力。【0x9A8B】采用多线散叙事的戏剧结构。原株州戏剧研究所所长、一级编剧张霖之表示,该剧的戏剧结构引人注目,开头感觉史诗般。从董妮专业编剧的角度指出:“这部歌剧中的人物使用了分散透视的方法,另辟蹊径使用了戏剧中常见的复杂叙事手段,打乱了线性叙事的叠加,将体裁与人物命运完美匹配。”精益求精,深度抛光才能塑造精品。


  它是戏曲文学、舞台、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综合,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出一部佳作。【0x9A8B】作为新创作的民族歌剧,也需要打磨和提高。张霖之希望进一步加强剧中的段落感。莫凡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强歌剧的表现力。杨双之建议:“梁山高腔的旋律要发展成为全剧的主题。通过乐队和音色的变化,还可以发展成一些主要人物的主题动机。比如老村长要通过咏叹调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不下山的历史原因。”万山红建议应该有更多的彝族音乐,可以进入唱段和合唱,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音乐。周育媛说:“彝族的高腔和这种戏曲音乐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具民族特色。”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zpp.com.cn/news/show-887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il@mzpp.com.cn。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