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品牌动态 » 正文

“要戴皇冠,就要担重量”如何破解合资品牌的失速魔咒?“回望2021——合资危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31 09:20:14    来源:民族品牌网     浏览次数:560    评论:0
导读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翟亚楠北京报道。  30年前,合资车企曾肩负振兴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重任,后来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红利的收割者。30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迎来了新能源汽车爆发的第一年,自主品牌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合资品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节节败退。  大岳东风起亚、东风雷诺、一汽马自达.已经成为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翟亚楠北京报道。


  30年前,合资车企曾肩负振兴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重任,后来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红利的收割者。30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迎来了新能源汽车爆发的第一年,自主品牌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合资品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节节败退。


  大岳东风起亚、东风雷诺、一汽马自达.已经成为历史;维持多年的“三强合资”被吉利一举打破;比亚迪和特斯拉打起来的时候,大众和通用还是特斯拉的粉丝。品牌合资,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未来将在中国市场继续前行。

  燃油车的优势越来越弱。


  临近年底,“缺芯”导致部分主流合资品牌产能跟不上。其中,南贝大众、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品牌均出现两位数同比下滑。从11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虽然一汽-大众以13.3万辆的总销量卫冕销量冠军,但同比降幅达到40.2%。上汽大众销售11.3万辆,同比减少24.9%;SAIC通用汽车销量10万辆,同比下降30.8%;东风日产销量9.6万辆,同比下降29.2%;一汽丰田销量8.2万辆,同比增长1.2%。在自主品牌阵营,吉利11月销量12.3万辆,超越上汽大众;比亚迪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81.9%,与上汽通用持平;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11月销量均超过一汽丰田。上述车企占据11月销量榜前十,合资和独立公司各占5席。


  可见,在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下,合资品牌的霸主地位正在被打破。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上升至46.3%,而2017年至202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为43.9%、42.1%、39.2%和38.4%。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日系、德系压力相对较大,韩系品牌、美系品牌整体表现没有明显提升。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中,合资品牌需要更全面的系统竞争力来适应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


  合资企业为何遭遇滑铁卢?除了缺芯导致产能有限外,合资品牌产品的下滑也是其下滑的主要原因。从2009年底,上汽大众帕萨特遭遇中国保险研究院“致命碰撞”后,多年积累的口碑一落千丈。一汽-大众今年又遭遇“颗粒捕集器堵塞”事件,参与探岳跃的车型销量较去年直接下降近6万辆,成为一汽-大众最严重的车型。“此类事件也让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中国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合资产品不一定优于本土产品。对于很多曾经火起来的合资车企来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对手起源于中国消费者民族自信心的崛起。”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认为。不过,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副秘书长郎也指出,自主品牌份额的增加与芯片供应紧张有很大关系。自主品牌芯片的满意率相对较好。汽车行业是一场长跑,目前的情况并不代表最终的结局。新能源仍处于起步阶段。


  特斯拉市值超过十大传统车企市值之和,“威小利”已先后跨越10万辆的产销规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月销量突破9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私人渗透率超过20%.每一条关于新能源市场的消息都像重磅炸弹一样落下,但新能源领域的合资品牌却没有实力招架。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1年合资品牌销量下滑也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支撑不足。根据协会数据,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13.9%,呈现新能源赢天下的态势。前不久,Li  CEO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今年11月Li  ONE的销量高于大众途观、途锐、纯电ID.6X等中大型SUV的总和。虽然网友认为“格局有点小”,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新能源低端市场已经被自主车企牢牢控制。在洪光MINIEV的带领下,自主品牌纷纷推出纯电动微型车,如奇瑞QQ冰淇淋、长安奔奔EV等。而中国合资车企的细分市场仍是空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属于传统的合资豪华品牌。在特斯拉和新势力企业的围攻下,宝马iX3、奔驰EQ系列、奥迪e-tron依然不习惯气候,月销量也只维持在几百辆的水平。大众的新能源汽车数据一直被认为是所有合资品牌中最有趣的一个。南北大众今年销售的全部18款新能源车累计投保量均超过10万辆,其中ID系列累计销量为5.3万辆。而美日合资品牌的其他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到大众的一半,仅占其总销量的0.1%至2%。即便是“双积分”拔得头筹,与纯电车相比,合资品牌仍然更喜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面对节节败退的中国市场,除了大众,通用、丰田、本田都坐不住了。今年10月,本田发布全新纯电动汽车品牌“e:N”和5款新车,并宣布2030年后不在中国投放燃油车。通用汽车将Ultium电动车平台引入中国市场后,首款车型凯迪拉克LYRIQ于11月开始预售。最让人意外的是,在广汽用纯电车做假手的丰田,却多次公开“炮轰”其电气化。12月初,丰田态度180度大转变,一口气展出16款全新纯电动汽车,并宣布雷克萨斯将在2030年成为纯电动品牌,丰田家族电动车销量将达到350万辆。“基本上可以确定,合资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势力都要非常重视,这将是影响整个市场的关键挑战。”汽车分析师梅认为。传统赛道,自主品牌接近;新能源赛道上,自主品牌已经提前起步。2022年1月1日,汽车行业外资股比例限制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一场多方竞争、被动放弃的大戏将陆续上演。业内曾预测,只有三到五家新造车势力将在中国市场生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巨变中,为什么合资品牌不会这样?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zpp.com.cn/news/show-850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il@mzpp.com.cn。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