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品牌动态 » 正文

保证更好的品牌更响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9 15:24:02    来源:民族品牌网     浏览次数:485    评论:0
导读

  :上海会展中心海关人员使用AR眼镜巡视展馆。陈星州摄(影像中国)图: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民警为观众指路。王汉社摄(中国影像)图: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正在使用热像仪进行体温检测。本报记者蒋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外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萧艺摄:安保人员排队上班。本报记者刘辉摄:志愿者为买家提供引导服务。

  :上海会展中心海关人员使用AR眼镜巡视展馆。陈星州摄(影像中国)图: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民警为观众指路。王汉社摄(中国影像)图: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正在使用热像仪进行体温检测。本报记者蒋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外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萧艺摄:安保人员排队上班。本报记者刘辉摄:志愿者为买家提供引导服务。图片由上海共青团委员会提供


  首次利用AR眼镜、数字标签等新技术,让“智慧馆”为进口冷链展品佩戴可追溯的“身份证明”,利用更多“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展品成为商品,参展商成为投资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主办城市上海全力将服务保障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疫情防控更精准、服务保障更精细、城市运行更顺畅、溢出效应更显著、进博品牌更响亮。


  3354编辑。


  志愿服务


  “小叶子”增添光彩


  四叶草太棒了


  本报记者曹玲娟


  举着“重要买家”的牌子,在熙熙攘攘的展厅里,1.75米高的李震是一片鲜艳的“小叶子”。今年,她被分配到一个志愿服务岗位,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投资促进办公室认定的近300家重要采购商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每天穿梭场馆各展区,规划路线,随行对接,忙得不亦乐乎。李真笑着说,幸好他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叶子”了。

  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于2018年举办,来自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震怀着好奇和热情报名。如今,读完研究生二年级的她,已经第四次进入世博志愿服务岗位。“在这里,我不断获得经验和成长。”


  每年,萧也志愿者都很受欢迎。现场指导咨询、嘉宾联系接待、展会登记管理、交易数据统计、防疫健康宣传.“四叶草”内外,“小叶子”用最美的笑容迎接八方来客,用辛勤的劳动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成功精彩。


  志愿服务不容易。从戴月回家,每天“跑”几万步很正常。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4746张“小叶子”主要来自上海40所高校,其中“00后”占81%。虽然他们很年轻,但他们的服务表现可以非常专业。上海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胡俊豪今年16岁,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他在礼仪和姿势方面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希望展示最好的服务。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小叶子”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在证书登记处工作的刘教外宾上传核酸检测报告。他笑着说:“沟通比我预想的要顺畅。我们不仅使用汉语和英语,还使用手语。”谈起报名当志愿者的初衷,刘直言不讳地说:“服务他人,充实自己。我们都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进一步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展示中国的开放、合作和包容。”海关监管


  无纸化通关


  智能旅游大厅


  本报记者沈


  在食品农产品展区,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官员丁宁戴着AR眼镜,用眼睛“锁定”橱窗上张贴的二维码。几乎与此同时,关于艾塔美奶粉的产地、成分等信息,都是每秒钟“投射”出来的。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期间,上海海关首次运用AR眼镜、数字标签等新技术开展“智慧巡展”和展品监管。一线海关关员可穿戴式前端智能交互设备应用5G  AR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终端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前三届相比,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展品通关效率更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表示,通过创新、优化、便民措施,展品监管效率和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10月12日,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首批欧洲海运展品运抵上海洋山港,得益于“提前申报”和“无纸化通关”的双重保险,立即触发了自动通关指令。海关应提前向运输代理企业了解展品到达时间,引导企业在海关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世博专窗”录入进口物资证明函,并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传电子单证提前完成申报。抵达香港后,海关人员会在网上核对文件后按下“批准”按钮。展品从停泊、卸货到通关无缝衔接。


  为不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的综合效应和溢出效应,上海海关进一步完善保税展览常态化业务,支持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保税展览业务发展,推动上海形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常态化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此外,对于被国家文物部门认定为文物的展品,海关允许其以临时进境展品或保税展览的形式参展,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国外文物展商和国内收藏家的参展积极性。


  冷链食品


  消毒不马虎,溯源清晰。


  本报记者季觉苏


  11月6日,在食品农产品展区,一条重353公斤、长近3m的蓝鳍金枪鱼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作为“超大件”的冷链食品展品,在进入博物馆前,工作人员进行了5个小时的“全身体检”。前一天,金枪鱼通过绿色专用通道到达主仓后,首先对其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打开后立即采集核酸样本。检测结果确认为阴性后,立即转入合格库,等待进入场馆。


  不仅是“鱼王”,每一批带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场馆的食品展品,就像每一个小包装一样精准,都要经过这样的“体检”过程。“在实践中,工作人员也会有针对性地解决‘个性化’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管理司二级调研员邱从干表示,为降低原食品包装盒带来的污染风险,如果来自高风险地区的食品包装破损,应立即更换包装盒。如果更换酒类、冰淇淋、水果的包装盒可能会影响今后存放的展品,应对外包装盒的内外壁进行充分消毒,同时应防止消毒水直接喷洒在食品表面或穿透包装。小包装食品消毒分装后,进馆前有展商名称、展品原产国、核酸检测单位等信息溯源清单,并有“二维码”。有了这个“身份证明”,展品就可以进入会场,随时接受检查和追踪。


  目前,涉及137家参展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箱货物已全部通过指定专用物流车送达会场,食品包装表面967份样本已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交通出行


  地铁分流入场可以“秒过”


  本报记者鞠申


  36.5摄氏度,36.2摄氏度,36.8摄氏度.在距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最近的徐景东地铁站,当有展商验证测温通道后,温度信息不到一秒钟就出现在执勤民警的电脑屏幕上。


  上海市公安局轨道交通总队民警沈超介绍,车站出入口设计了4条客流引导线,最大限度平衡人流密度和步行距离。每晚作业结束,抗疫机器人会无死角喷药杀,4小时完成两次。


  得益于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的交通安全水平逐年提升。在上海市公安局门前的安保指挥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单日进场人数、单日进场车辆数、现场实时人数、各出入口流量排名等数据,为交通安保措施决策提供依据。


  总部证书管理团队还专门设计开发了证书管理认知平台。身份证管理组民警杨说,场馆面积大,入口远。通过ID管理系统,将综合处置中心指令、各责任区保障响应团队、现场处置保障岗联动成三位一体的响应模式,有效保障了展销渠道的畅通有序。


  大量数据的使用离不开电信部门的保障服务。上海电信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提供了259条专线。当人和车辆进出网关时,可以通过万兆网络即时与后台数据库进行身份信息的验证、比对和交换。


  “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完成防疫和安全检查,从而实现快速通行。”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卢耀东说。


  投资促进


  作为银行的“中介”


  牵线搭桥是有成效的。


  本报记者谢


  11月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会第一天。在中国银行交易大厅、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号馆、贸易投资撮合会签约区,按照播报中的编号通知企业上台签约。


  签约区外有四个谈判区,每个谈判区都有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旁边,都有一名身穿橙红色制服的工作人员,他有一个特殊的头衔——“桌长”。


  A区3号桌的“桌长”是王玉辉,分管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南汇支行普惠金融业务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开幕前,我们向国内客户提供参展商信息,匹配他们‘找对象’,邀请他们参加发布会,如果谈成功就在这里签约。"在等待签约的企业中,CCID科技公司上海代表处和上海千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两名代表正在等待与客户签约。没想到,两人聊了聊,聊到了一份新合同。钱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从事铝型材工业围栏,需要热像仪,泽迪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热像仪。两位代表一拍即合,立即签订了价值1000万元的500套合同。


  看似偶然的合作,其实是中国银行“桌头们”的辛勤付出。为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招商溢出效应,满足参展企业的投资路演和招商需求,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围绕科技与智能制造、投资与服务贸易、食品与现代农业、医疗与健康生活、消费与品质生活五大主题,提前举办多轮招商,并与上海市经信委合作,为政企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对接平台,推动贸易对接和招商引资双促进、双促进。


  疫情防控


  防疫“三件套”


  安全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蒋


  上午9: 00,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场馆入口处,等待进入场馆的参展商和观众沿着护栏排队。当经过无感验身机时,他们可以通过自然行走来“刷脸”。如果被拦,多半是因为个人防疫信息不完善。今年,所有入园人员均需持有防疫“三件套”——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证明和上海健康码。“三件套”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后会自动更新。


  为方便检测,主办方在场馆周边及上海各区设置了37个指定核酸检测点,从11月1日至10日为所有持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证书的人员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场馆附近的P7停车场也有临时核酸检测点。


  场馆内“防疫物资出入点”随处可见,可免费获取口罩、洗手液、消毒纸巾等防疫物资。餐厅里,餐桌上安装了隔离挡板。五个医疗站门口都有醒目的标志,数十辆救护车随时待命。


  “我们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场馆外及周边设置了21个临时观察处置点,并会同疫情防控专班提前进行模拟演练,对测温、人员登记、信息上报、应急流程、调度转运、医院接收、处置上报、医疗废物处置、车辆洗消等进行全环节、全链条的实景操作。为了合作。”在医疗现场保障指挥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了这一情况。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会场,有60名病媒生物防制队员24小时驻守,每天每3万步仔细巡逻,确保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生物安全。60名医学生“小叶子”志愿者,一丝不苟地服务岗位,提醒过往参展商和观众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zpp.com.cn/news/show-842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il@mzpp.com.cn。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