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品牌故事 » 正文

民族品牌的艰辛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3 09:59:04    来源:民族品牌网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465    评论:0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现在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这光鲜的数据背后,我国的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却是一部令人唏嘘的艰苦历史。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现在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这光鲜的数据背后,我国的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却是一部令人唏嘘的艰苦历史。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涌现出众多企业,他们有的倒在时代的大流之中,有的却抗住了风浪逐渐壮大,甚至成为一个行业的龙头。但就在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同时,国外的资本却盯上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在本世纪初国外资本大量注入,我国民族企业也经历了一波大换血。

1994年,《中华牙膏》被荷兰《联合利华》收购。

2000年,《太太乐鸡精》被瑞士《雀巢》收购。

2003年,《三笑牙膏》被美国《高露洁》收购。

2003年,中国电池第一品牌《南孚》被美国《吉列》收购。

2004年,《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2004年,《雨润》被美国《高盛》收购。

2004年,《哈尔滨啤酒》被美国《安海斯公司》收购。

2004年,抗生素基地《华药集团》被荷兰《DSM》收购。

2005年,中国工程行业的老大《徐工集团》被美国《凯雷》收购。

2006年,中国纸业龙头《晨鸣纸业集团》被美国《CVC》收购。

2006年,《哇哈哈》被法国《达能》收购。

2006年,《白加黑》被德国《拜尔医药》收购。

2006年,《双汇》被美国《高盛》收购。

2008年,《苏泊尔》被法国《SEB》收购。

2008年,《大宝》被美国《强生》收购。

这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品牌名字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外国人控股的公司,这是何等的让人感到悲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28个主导产业,其中21个都是被外资控股,每个产业的前五名全部是外资企业。

虽然接受国外资本的注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但是如此众多的龙头企业被外资控制对我们民族到底是幸事还是哀事?

但是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民族是一个坚决不会放弃并且迎难而上的民族。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收购了一批国外企业: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吉利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

2017年3月,美的通过收购获得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控股权。

2017年东,日本芝电视被海信收购

2017年,麦当劳被中信股份收购,改名金拱门

30年河东 30年河西相信中国民族品牌一定能够再创辉煌屹立于世界之林。

 
关键词: 民族品牌
(文/未知)
免责声明
本文为未知原创作品,作者: 未知。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zpp.com.cn/news/pinpaigushi/2441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2409157061@qq.com。
0相关评论